春节,又一场大战的分水岭。

俗话说:那些生活的丧,都可以被春节拯救。有钱没钱,回家过年。春节必须嗨嗨嗨,年货必须买买买。这时,网购又到新高峰,问题只有一个:物流快递还给力么?

前些年,春节长假,一般的快递企业要么停止收派件,要么费用大涨,给喜庆的网购添堵不少。

几天前,朋友圈被“春节快递停运时间表”刷屏。后来,虽然主管部门辟谣,但中新网证实,快递价格上涨不可避免,每单可能加价10-20元。

平时高喊“用户第一”,这时才见真章,谁真心为用户,谁在演“样板戏”,一目了然。

最终,只有苏宁承诺春节不打烊,同时“运费不涨一分钱”。其他平台,只敢保证“春节也送货”,却不敢保证运费不加价。去年春节京东涨运费的戏码,估计会在更多平台重演。

没错,自打微信在春节掀起红包大战,这个长假就变得战火纷飞。各大平台都使尽浑身解数,争认知、争心智、争认可、争用户。就像二战著名将领巴顿说的:战斗会逼出伟大,剔除渺小。

所以,要么不干,要么就得干出风格。为此,苏宁物流根据大数据系统预测订单量情况,对春节爆款商品进行充分备货,安排各岗位的员工轮岗值班,提效率、降成本,让运费不涨不是难题,用实力圈粉。

而京东还用旧套路应战,不能让快递成为标杆的象征、实惠的代表,那就是不接地气,不得要领,会从零售物流的领先者变为跟随者。

从本质上说,苏宁这样的豪气源于三十年线下积累的底气。

两年前,苏宁易购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曾告诉小郝子:当初,苏宁刚起步,物流就是痛点。一到销售旺季,人手不够,他就会和管理层一起帮助搬运空调、冰箱,深刻体会做好物流的重要性,因此,这些年,苏宁不断加码物流、快递布局。

而去年,京东经历刘强东绯闻,营收增速下降到25%,活跃用户下降800万……这波水逆来得比以往更凶猛,以物流著称的它也不得不接受“时来天地皆同力,运去英雄不自由”。

一切就像《时代在变》里说的:“界线已经划下……过去的秩序,正迅速消失……因为时代在变……”

凭什么:“稳扎稳打”PK“急功近利”

物流圈里说:送的快,因为离得近,网点多。换句话说,全国范围布局足够多的仓储,才能把物流效能做到最高。因此,靠自建物流赢得用户的平台,都会这方面下足功夫。

之前,京东就夸下海口要将仓储面积从1000万平米扩大到5000万平米,一口吃个胖子。但现在看,该目标正变得遥不可及。

财报显示,2018年二季度末,京东仓库总面积1160万平米,较2017年末增加160万平米,平均每月新增27万平米,2018年三季度末,仓库总面积为1190万平米,平均每月新增10万平米。建仓速度大大降低。

毕竟在商言商,讲究投入产出比。最近几个季度,京东的营业成本增速,大都超过了营业收入增速,这被称为“规模不经济”,也就是说,更多的投入没带来合理的产出,企业越大,效能越低。

这与京东物流的急功近利有关:利润不足,还穷兵黩武,吞噬来之不易的现金流,其资产占比从20%以上下跌到18%,导致运营资金链紧绷,最终,令“大跃进”模式难以为继,不得不减速。

与之相反,苏宁一直量入为出,稳扎稳打。

从近期财报看,它一直保持营收增速大于成本增速,坚持“规模经济”,如此,更多的投入换来合理的产出,得以留存更多利润、现金,才能持续投资仓储,甚至加速布局。

以财报计算,苏宁仓储去年三季度总面积近800万平米,1-9月平均每月新增12.5万平米,而最近三个月提速到每月新增21万平米,典型的“手中有粮,心里不慌”,进而加速扩张。

更重要的是,仅仅9个月时间,苏宁的快递网点数从20871增长到25894,涨幅达24%。

于是,仓储面积和网点数双爆增,帮苏宁存货周转天数从36.73天降到35.48天。别小看这一天多的差别,在巨量交易的放大下,货品快进快出,将大大减少占用物流资源的机会成本,也大大提高了资金周转,聚沙成塔,让苏宁博得更多运营优势。

而过去12个月,京东平均存货周转天数是36.95天,比苏宁多1.47天,相形见绌,显然,烧钱并不是万能的,方法不对,荣光凋零。

这正应了刻在阿波罗神庙的铭文:认识你自己,凡事勿过度。物流是个长期投入,缓慢产出的行当,量力而为虽然慢在一时,但随着时间累进,却可以厚积薄发,变得更猛更持久。

燃点:落子布局,积累引爆

没错,物流之美在于流动畅通,物流之痛在于沉积难动。借某商业大佬的话说:它不是去竞争的,而是有效运营资源,创造价值的。

最近,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总结:2018年苏宁新开门店8000多家,其中,面向城市社区的苏宁小店新开4000多家。

按规划,未来有大量前置仓与之配套,苏宁小店将实现商品覆盖范围、地域服务范围内,临时补货。

举个例子,同在北京东城区的A、B、C三家小店。A缺啤酒、B缺橙子、C缺牛奶。过去,它们只能从上级大仓调货。

而今后通过智能化算法,三家临近的小店可以通过前置仓补货,不必大车频繁供货,快递小哥也能协助匹配。

于是,各小店获得更多助攻,支线物流负担减小,同时,也让苏宁更好地预测销售状况,提升仓库到店的配货效率,降低货物的周转次数,实现配送更快,花销更省。

而更重要的是,这样的密集布点,充分渗透货到人的末端网络,苏宁物流才能高效覆盖3公里社区生活,提供“秒达”服务——为居民提供1小时、30分钟甚至更快的配送。

如今,“秒达”服务已经覆盖全国65个城市,其半小时生活服务圈已经覆盖上万个社区,春节也不停送,各类生鲜、粮油、零食不缺,甚至可以革了冰箱的命。

可惜的是,京东受制于资本不足,线下经验不足,不能像苏宁这样在全国密布线下店。物流上“棋局不成,崛起不能”。

如一位物流老人所说:密集布点,就是楔入自己的桩子,用物流串联它们,就像拉起电线通电,一旦成势,就会让竞争对手全身发麻。

当然,苏宁物流高效率、低成本的手段不仅于此。

按《创新者的解答》:足够好的能力一定要开放出来。早在N年前,苏宁已经获得第四方物流牌照,早早开放物流体系给更多的物流、快递公司。

这样一来,它既帮助物流企业解决春节等节点的运力不足,又让自己的物流系统更满负荷运作,平摊固定成本;还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,仅去年前9个月,苏宁物流社会化业务营收就同比增长73.17%。可谓一举三得。

而京东直到2017年才刚刚开放物流体系,其中差距可想而知。

不过,如今,物流自动化水平有限,最少不了的还是人。所以哲学家康德的“人是目的,不是工具”值得倾听和践行。

年关上,京东物流裁员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,而苏宁却在给坚守岗位的快递小哥派发专项福利,不仅年终奖、带薪假、探亲补贴一个都不少,还有为其子女定制的“奖学金计划”。

一面是噤若寒蝉,一面是温情脉脉,这个春节,谁更积极地把货品和正能量送进千家万户,结果不言而喻。

一句话:知之愈明,则行之愈笃;行之愈笃,则知之益明。于京东,借莎士比亚的话说:错误不在别处,就在他们自身。于苏宁,正像硅谷极客名言:快速行动,打破局面。

而春节的快递大战,正是这一切的分水岭。

(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郝闻郝看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