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递柜收费

本报评论员 李迩

每天下班回家,先到楼下的快递柜扫描取快递,已经成为诸多都市人的一种习惯了。然而,一直以来为快递“最后100米”提供免费寄存服务的共享快递柜,最近却悄然开始收费了。据媒体报道,北京一些社区的快递柜,近期开始不约而同地开始向收件人收取费用,最低一次需要支付0.5元。

快递柜收费,而且每次收费金额都是几毛一块,看似是一件很小的事情,但透过表象,我们却可以发现,这是又一个共享产品从风口跌落。曾几何时,快递柜被誉为是智能社区、社区O2O的最主要入口,被赋予了无限想象空间,被看成是社区电商不可缺少的一环,各大巨头或明或暗,纷纷投入巨资,不计成本跑马圈地。

从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三泰控股旗下的速递易杀入快递柜市场以来,共享快递柜虽然很好地解决了“最后100米”的痛点,使得电商和消费者双方都获益匪浅。可快递柜行业本身的情况却越来越像共享单车——初期如火如荼,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冷却和市场考验之后,流量、成本、维护费用等诸多问题,让资本退却,企业难以盈利,以至只能艰难维持,从而有了向收件人收费的一幕。

过去的两年,可以说是中国共享经济最火的两年,不管什么行业,只要与共享两个字沾上边,突然就会身价倍增,成为资本宠儿。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共享单车、共享充电宝之外,连共享雨伞、共享篮球这样的项目都能融到资。大家之所以对共享产品热衷,并不是所有的共享行业都能赚钱,而是觉得共享天然就能带来流量,有流量就有想象空间,与其说资本投的是共享产品,倒不如说是在占据种种流量入口。而今年以来,诸多共享产品从风口跌落,被打回原形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,当资本跑马圈地完成之后,突然发现这些共享产品并不能带来想象中的流量,或者即使有流量,也是无法套现的流量。

快递柜就是最新一个走下神坛的共享明星。对用户而言,它是一个强应用,但它获得的流量却很难套现,除了取快递时,强制用户看几秒钟的广告外,并无他用,更不能形成流量闭环。投入和产出并不成正比,三泰控股速递易业务每年上亿的亏损就是最好的例证。

当然,共享快递柜折翼而归,并不是说快递最后100米所带来的流量没有价值。以日本为例,快递的最后100米是由便利店解决的,几乎所有的便利店都可以代发代收快递。一个刚下班的人到家门口的便利店取个快递,很大概率会随手买点东西,给便利店带来的流量非常强大。同样,国内也有很多快递公司在和便利店合作,其实就是双方找到了一条共赢的流量变现之路。这也告诉我们,不是什么行业都能共享,都非要与风口、与互联网沾边才行,很多传统行业也能实现流量套现,O2O除了要关注前面那个线上的O外,更要关注后面那个线下的O。

快递柜走下共享经济的神坛,回归到收费储物柜的本来面目,挂共享“羊头”卖收费“狗肉”。只要快递柜价格合理,且快递公司在使用付费快递柜时,事先取得了用户的同意,充分尊重了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,就应该可以接受。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,共享快递柜也是如此,一旦流量套现的商业模式无法支撑其成本时,它要么走向消亡,要么向用户收费,因为快递柜本来就是一个出租柜子的简单生意。